纺织服装研究中心 纺织服装研究中心
新闻中心
 您的位置: 首页 行业动态

洲泉蚕丝企业转型之痛

“前几年,我们丝绵产业的企业有过一句话:创品牌找死,不创品牌等死。”桐乡市新丝宝被服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新民笑言,“如今看来,创品牌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了。”

1994年,赵新民创办了新丝宝。十余年来,赵新民一直专注于丝绵产业,见证了洲泉丝绵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历程。

从早期在懵懂中创业,到如今年销售额千万元,企业初上规模,赵新民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专心。“早几年也看过别的产业,想拓展事业空间,但是看来看去,还是踏踏实实做好丝绵产业更合适我。”

最让赵新民自豪的是,创立15年来,新丝宝生产的蚕丝被没有出现过一起质量问题。“从原材料开始,购买蚕茧到生产丝绵,全过程我们做了很好的流程控制。”

赵新民可算是洲泉丝绵企业的典型代表。以外贸及贴牌生产为主的新丝宝年生产能力达23万条蚕丝被,大部分产品销往日本和美国。良好的品质使新丝宝在海外一直广有销路。

赵新民如今最苦恼的是怎样创立自己的品牌:“说实话,要创品牌太不容易。渠道、营销、完善的品牌管理机制,每一项都是让我头疼的大难题。”要在如今诸侯分争的家纺市场割据领地,赵新民要付出的是不菲的资金、人力和其他资源。而这些正是他所欠缺的。“别的不说,现在就算想让自有品牌产品进入大型商场、超市的渠道就不容易,而想要自己设门店,在现阶段而言几乎不可能。更何况国内家纺市场现在的竞争已近白热化,新进入者想抢得一份蛋糕谈何容易。”赵新民叹息。

市场总是推波助澜。10月以来,丝绵原材料价格的上升让赵新民再一次审视自身:“成本上去了,我们的产品价格必然也会上升,外贸难做起来了。”此前令赵新民觉得两难的问题再度摆到眼前:“等死”,还是“背死一战”?

与新丝宝毗邻的银桑则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。这家同样是洲泉丝绵业的龙头企业早在1994年就开始走创自有品牌之路,那一年,正好是赵新民的新丝宝创立之时。15年来,“银桑”品牌已经在江浙地区获得了口碑,并在广东、辽宁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打开了市场。

这条路却是说来容易,行之不易。尽管“银桑”已经获得了嘉兴市名牌以及嘉兴市驰名商标称号,但董事长朱金毛依旧苦恼,“我们已经在全国各地拥有门店,但想要进一步占据高端市场,推进品牌知名度却更难了。”

“说到底,丝绵始终是个小产业,在南方市场更容易打开;而要打开北方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大门,把品牌打出去,真的很难。”朱金毛说道。

然而,再难还是得行动。

在新丝宝的产品陈列室中,记者看到了其自有品牌“思宝”的各类家纺产品琳琅满目。赵新民笑称经常向“邻居”朱金毛取经,探索品牌之路。而朱金毛则表示,比较起单打独斗,如今更要考虑的是如何抱团发展,打造洲泉丝绵被服产业整体形象。

现在,或许是个机会。

发布时间:2010-12-30 
来源:品牌家纺网 
查看次数:977
ICP 网警 电子营业执照
Copyright©纺织服装研究中心 www.tex-center.com
ICP备案号: 浙B2-20080238

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077号

浙B2-20080238-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