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黑龙江纺织界,提起沈克俭,恐怕不知道他的人还真不多。他今年已经76岁了,退休也15年了,可他对纺织业执著的精神头儿却一点儿都不逊色于年轻人。他说:“国家有中国梦,我们老年人也有中国梦,我的中国梦就是让我们的纺织行业兴旺发达。”
沈克俭是在纺织战线辛苦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同志,上大学的时候被错划过“右派”,毕业后被分配到纺织企业劳动改造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,沈克俭得到政策落实,那久被压抑的精神也得到了释放,焕发了青春,把身心投入到他热爱的纺织事业之中。改革开放后,他成为纺织企业的领导,担任过哈尔滨市纺织管理局局长、黑龙江省纺织工业厅副厅长、纺织工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及中纺物产集团总裁、中纺投资公司董事长。在纺织行业工作了数十年的沈克俭,与纺织结下了深厚的感情。
退休后,沈克俭依然受聘于国家麻纺协会顾问、黑龙江省纺织协会顾问。他十分关心纺织业的发展变化,更关注黑龙江省纺织业的发展前景,为纺织工业尽心尽力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。近两年,沈克俭越发地忙了,中国哈尔滨国际麻纺织高端论坛、麻纺织精品展示会在哈尔滨召开,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;黑龙江省纺织协会筹拍《黑龙江亚麻》电视宣传片,他不辞辛苦日夜赶稿;中国麻纺协会委托他编纂《中国亚麻发展史》,他痛快地答应了;黑龙江纺织协会让他写《激活黑龙江亚麻产业链》,他欣然同意了;哈尔滨亚麻纺织有限公司筹划建设亚麻国际博览中心,他毅然动笔了……他说:他人像一只用绳缠绕的陀螺,鞭子抽打着,不停地旋转。在记者的眼里,他对黑龙江纺织业的关心丝毫没有随着退休而减少。
他不仅关心纺织企业,也关心纺织工人,许多纺织企业的工人有难处,都向他诉说,求得他的帮助。他说:“一个又一个的工作压给了我,昼夜兼程也做不完,我又一次感到人还可以如此地活着。一种自豪感油然而升,他们把这些工作交给我,这是一种信任、一种尊重、一种光荣。”
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沈克俭,想写的东西实在太多,每天都在搞创作,可他听说黑龙江新来的省长是北京纺织系统的领导,又正在抓黑龙江省的产业链时,出于一种亚麻情结,他就放下一切写作计划,打算写一写黑龙江的亚麻产业。为了避免闭门造车,他向一个又一个亚麻企业家请教,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。大家对他十分信任,也真心地希望黑龙江亚麻再现辉煌,纷纷向他投以期待的眼光。
在写完《激活黑龙江亚麻产业链》一稿后,他及时送给原哈尔滨市委书记李根深。李根深很用心地审阅了他的初稿,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,并诚恳地说:“你的文章学术性很强,也可以发表,但针对性不强、切入点也不明确。起码要把黑龙江亚麻存在的问题写出来,不要怕得罪人嘛!这是作为内部资料交上去的,让省长看了之后,怎么下手啊?”
黑龙江亚麻为什么不行了?应该从什么地方抓起?这是领导者关心的事情,也是大家都关心的事。沈克俭茅塞顿开,又一次调研,又一次改写,他的思绪随着文字驰聘:与麻农们一起耕耘,盼望好收成,期待政府的好政策;和企业家们一起为亚麻产业的转型升级呐喊,向品牌要贡献,一起向绿色产品要技术附加值。他想到了亚麻的大流通、大市场,以市场促产业,让全世界知亚麻、看亚麻、买亚麻就到黑龙江……
周围的朋友们十分关心他,深怕他身体吃不消,他却很高兴地说:“这说明我还有用。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!”不把自己看得太重,其实是一种修养,一种风度,一种高尚的境界,一种达观的处世姿态。是心态上的一种成熟,是心志上的一种淡泊。正是用这种心态做人,这一切才使沈克俭感到自己更健康,更大度;正是用这种心态做事,使他生活更轻松,更踏实;正是用这种心态处世,使他与朋友更亲,每天醒来会收获笑容。他说:“我退休后,就是街边的一个老头,若不融入社会,那是一种悲惨人生。一个朝气蓬勃的老人,总要胜过一个未老先衰的年轻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