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林国芳]:我们来碰撞一下,我们未来是怎么样的,十年以后会怎么样?
[李克新]:百货业态也好、零售业态也好,电子商务、线上、线下都是零售的业态,只不过在不同的地方销售,是以不同的方式形成成交的过程而已。百货业态不是由我们来决定的,是由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的。商业里面有一条法则叫逆向思维,它变大,线下的百货业可不可以变小?可不可以变成只有到我这个地方体验才可以购买的东西?其实不存在线下、线上谁取代谁,而是角色分工的问题,满足消费者需求中你担当什么角色。我们的消费者如果还是需要到实体看过以后才能买东西,线下永远有它的立足之地。免费领取《家纺天下》杂志
图文无关 [林国芳]:讲得非常好,大众化的产品不用去体验,去体验的东西肯定是有特色的东西。今后百货公司会发生变化,不一定是扣点,可能是租金,因为他也要生存。今天我们还在这里,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做?这些问题都摆在我们的面前,我们不能只看今天,未来是怎么做的?只有不赚钱的企业没有不赚钱的行业,有一些人用对方法就能生存下来,各有活法,没有什么对错。
[朱国敏]:我的观点是基于我在上海的位置,基于在百货业的位置说的,可能和各位考虑的问题有所不一样,因为角度不一样,立场有点不一样。
我觉得无论是网上销售还是线下销售,都有各自不同的消费群。最简单的例子就是5000元的产品消费者会在网上购买吗?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还有现在的现状,我们所有的运作还是在不那么规范情况下的运作,现在的现状能代表未来吗?要打一个问号。线上的经营和线下的经营都是规范的操作,会不会是现在的状况?我觉得很可能不是。
站在百货业的角度,我觉得我没什么可担心的,但是有一个前提,对我们来讲要求变。这两年我也在寻变,几十年的习惯要改不那么容易。现在商业地租的上涨是必然的,床品相对的平小比较低,床品店的商业位置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——“上天入地”,肯定会从主要的商业中心往边缘地区走,如果还是有幸保留在商业中心,要么往楼上走,要么往地下走,我认为这是必然的趋势。
如果这个趋势成立的话,在非主流区域的每一个门店的销售坪效会进一步降低,进一步降低的情况下,随着各种成本费用上涨,也会碰到外面销售门店同样的问题,也会倒逼供应商考虑考虑门店线下经营方式的问题。也许到这个时候,百货商和供应商会考虑某种新的合作方式和运作方式。我相信十年后上海南京路一定存在,上海卧室用品公司做了71年了,会越做越强。
[杨兆华]:今年大家说床品比较困难,困难的原因在哪里?作为百货商场感觉怎么样?
[朱国敏]:我觉得这个困难至少持续两到三年,这是我的感觉。刚性需求会保持一定的幅度,价格弹性比较大的可能会有问题,比如说我认为富安娜的高档产品会有影响,我的观点不一定对。
[翁和生]:我和你的观点相反,高档的东西有空间,低档的东西会有很大的影响。高档产品降低一些毛利空间就可以了。杨会长刚才问的这个题目,我同意朱总的观点。这个问题不只是杨会长在问,我们平时自己也在问。我们研究了几个经济学家的观点,大家的观点基本上有三种:一是向上的,因为我们城镇化这条路是坚定要走下去的,这是一个观点;二是还会向下,因为现在上一届政府和下一届的政府很多问题还没处理好,还会向下;三是寒冬刚刚开始。前几年这么高速的发展,积累下来的东西太多。寒冬还要持续几年。
[许毓岩]:中国的百货业态只是物业出租的角色来做,并不是真正的做商。国外的百货店都会有自己的时尚买手,现在有谁能告诉我,中国的哪一家全国连锁性的百货店有自己的买手?所以大家在公关一个城市百货业的时候,是每个门每个门敲开的,有多少人能搞一个总部就能把全国多少家店买下来,这种模式只在国外存在,这种模式会不会在中国存在?比如英国的玛莎、美国的沃尔玛、法国的家乐福。这种买手制来采购,是涵盖整个国家所有门店的。一个买手,一个产品开发者就能研发出一个季度的东西,中国会不会出现有这样一种方式?我们做了一个百货店连锁,这个百货店在全国东西南北都有仓库做配货,省了流通成本,费用降低很多,进门费用、潜在的费用降低很多,希望中国出现越来越多的这样的买手制的百货业态。